
吴京那段摇头晃脑的采访视频,大家应该都看过了吧。
忘了没事,我帮你回顾一下:
“坦克里没有后视镜的(抿嘴一笑),枪炮是不长眼的(轻微摇头晃脑),还有黑哥们儿的语言是不通的(自信邪魅歪嘴笑)(摇头晃脑)(摇头晃脑)……”

点进来这篇文章的朋友,想必也看过一些追评吴京的文章和视频了。
近期这段7年前的陈年旧事被挖出来,抨击他有毒男子气概的、说他歌颂苦难的要多少有多少,反过来为他摇旗的、说吴京就是牛逼的也满屏幕都是。分分钟看个标题都看得我头晕脑胀。

但你放心,今天咱不追这清朝热点,也不唠这老掉牙的嗑儿,咱们聊点网上真正有创造力的东西——渲染大赛!

抖音渲染大赛,吴京 VS 学车老太
以吴京这段摇头晃脑的采访视频为基础,一批人拿起麦掏出键盘就开始给全世界添堵了,另一批人则点开了P图软件,二话不说开始了创作,让这枯燥互联网里难得的乐子超级加倍。
什么奶龙吴京、胡巴吴京,各种萌物特效都咔咔往吴京脸上放。

美颜拉满那是必须的,各种滤镜、模板、挂件也必须全掏出来给吴京用上。

要不说还得是吴京,没这段采访视频,我都不知道现在短视频平台能塞得进这么多特效。
甚至还有不少人动用AI,给安排上了《京的多重宇宙》。

玩法都不算新,但能带来如此大的反差效果,一时间吸引到这么多人参与的,恐怕这一年里也就咱们吴京这段素材能做到了。
此役过后,吴京在中文互联网迷因届可以算是站稳后脚跟后又站稳了前脚趾。
如果说历史确实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么在中文互联网不算漫长的历史里,吴京就已经经由网友的再三翻烂账,变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男娘。

一周之内,全中国刷短视频的人,都同时感受到了创作工具下放到每个人手中之后的杀伤力。
而我也在点开抖音的十分钟里,直接完成了我八月审美积累的全部指标。
要说这次网友聚众整活儿,跟过去玩梗鸡你太美和精修那艺娜等大事件还有什么不同之处,我觉得是它被不知名发起者冠上了“渲染大赛”这个响亮的头衔。

而这场于8月中隆重开幕的抖音渲染大赛,并未因网友玩腻了而停下脚步,很快,抖音第二届渲染大赛就拉开了帷幕。
早在7月时,“济南驾考曾教练”发布的驾考模拟考系列视频就已走红,当中有几段老太学车的视频更是在网上广为传播。

种种气到教练脑溢血的驾考神操作,虽一眼假,但仍被网友发掘出巨大的二创潜力。
而在其中,最具张力的画面莫过于老太在操作方向盘时,划出的那道完美弧线。

完全出人意料的驾车动作体系,加上车载相机镜头下的大透视效果,画师们梦寐以求的人体素材就这么出现了。

别再问我什么是张力
那一刻,齐贝林家族世代传承的黄金回旋有了现实写照,由叶问发扬光大的咏春拳找到了最佳代言人,波风水门的一袋米终于让全世界都扛了几楼。

图源抖音@LINGWU

图源抖音@碳酸饮料270

图源抖音@辞言绪
一场以老太之名的渲染大赛就此接棒吴京,拉开了盛大帷幕。
或许是有吴京渲染大赛做铺垫,也可能只因原视频画面张力过强,老太渲染大赛的参赛作品爆发得更快更猛,也显得更加专业。也是几天之内,各种各样的改图、剪辑作品已经传遍各个互联网角落。

而网友们似乎也完全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至今仍在苦寻素材,继续加赛,甚至连2020年的老梗“阿米诺斯保安”都被拉出来加大力度“渲染”。

至此,我们可以给新媒体小编和乐子网友对同一素材的不同使用方式,进行如下总结:
如果说新媒体小编永远缺一个让自己站上道德制高点的争议对象,那么网络乐子人缺的永远都只会是一个能引发全民参与的整活儿素材。
而最近的这几场大型整活儿,只不过是正好碰上了一场渲染大赛,才让大家有了“借题发挥”的空间。

在网友对这“渲染大赛”进行了层层解构过后,大家对其的认知估计已经完全偏移了本意。
但我猜测很多人最近都经历了同一件事情:在抖音渲染大赛进行了过度审美积累之后,抖音开始给你推荐世界渲染大赛的技术流视频了。
因此,我仍想向大家好好介绍一下这场世界渲染大赛,一为解释笑点,二为帮大家的审美积累工作突破一下信息茅房。

渲染大赛 VS 吴京大辩
现在,让我们暂时忘掉吴京和学车老太,正儿八经认识一下渲染大赛吧。
这个所谓的渲染大赛,在国内有个挺牛逼的全称,叫“世界3D渲染大赛”,但其本身其实只是荷兰3D艺术家Clinton Jones发起的社区挑战而已。

CLINT和他的团队成员担任裁判
那段渲染の小曲也由团队成员制作
这“比赛”办得算挺勤,有单独计积分的每周挑战,也有每年两次每次为期一个月的社区大挑战。现在我们所说的世界渲染大赛,其实就是后者。
说它是世界渲染大赛当然也没太大问题,毕竟活动确实有设置排名奖品,并且市面上能让3D艺术家发挥才能的比赛也没几个,因此可以说,这就是当下业界影响力最大的活动了。

本届挑战赛前三名的奖品
包括各种智能硬件设备和软件使用权等等
或许我们还需要对齐一下“渲染”的定义。维基定义如下:渲染(Render)是根据计算机输入数据生成照片级或非照片级(指区别于写实主义的其他艺术风格)图像或影像等可视化成果的过程。

硬要说的话,吴京渲染大赛中,选手们给吴京上美颜上AI变脸,结合了几何变形、纹理映射、光照模拟等等技术,确实能算是一种丐版的渲染大赛(确信)。
还是回到咱们的世界渲染大赛吧。
顾名思义,比赛比的就是把基础模型渲染成一段完整的风格化影像的能力。
主办方给予赛事主题,提供由基础立体白膜和模型运动轨迹组成的模板,参赛者则在模板的基础上自由发挥,细化、渲染出各种风格的影像——相当于一次半命题作文。

历届比赛主题,目前是第十一届
比如最近刚刚结束投稿的这场比赛,主办方将主题定为《极限狂飚(Rampage Rally)》,给出的是这样的模板:

8月初,考题公布后,有意向参赛的选手们便开始各显神通有序变身,咱们这些小卡拉咪则得以现场围观神仙打架:

图源抖音@解压roooom

图源抖音@Leoo
当然了,还能看到一些忘情整活儿的。

图源抖音@邪修建模

图源小红书@Alka-Seltzer我可舒适
“不用下载,点击即玩”
上面的这些作品,皆出自国人之手,在将作品投递给主办方的同时,他们也在短视频平台上同步发布。
只要你想,也能随时开开眼界。
抖音上,还有不少博主汇总了其他国家选手的参赛作品。看这些作品的过程该怎么形容呢?把我2025年这一年的审美都给积累完了。


虽然这些作品一个个都完全可以用“牛而逼之”形容,但说到底,建模仍是个小众的技术活计,在日渐割裂断层的互联网推送机制影响下,并非每个人都能刷到相关内容。
或许只因我最近在学blender,也可能只因我在“吴京渲染大赛”话题页面上,留下了让推荐机制产生误会的浏览痕迹,这才在我的手机上实现了渲染大赛美一直积。

印象中上一个让我产生过深刻印象的3D渲染作品,是去年同时期的世界渲染大赛二等奖。当届大赛的主题为《动能冲刺(Kinetic Rush)》,给出的模板是一系列奔跑跳跃的人型。

获得赛事第二名的是中国艺术家考拉OK,他用短短数秒,描绘出了一个残疾少年逐梦乒乓的故事。

我完全被这种惊人的想象力折服。感叹于一个如此基础的白膜,一套这么简单的动作,也能容纳下这么丰富的可能性。
当时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这个作品,我还陷入了新媒体从业者的一些迷思当中。
甚至时至今日,我仍在想着同个问题:我们是否真的有必要追逐每一个可有可无的热点,向互联网定时投放这么多可有可无的电子垃圾,而让真正有意思、有创造力、有独创性的内容被淹没?甚至导致像上面这样有趣的作品,很多人通过这篇文章才第一次看见?

现在是2025年了,看到“吴京”二字带着若干年前的老视频素材再次出现在我的视野,我有点累了。
在看到相关讨论的时候,谁都能想象到人们仍将重复那些陈词滥调,再次大辩“吴京垃圾”和“吴京牛逼”。
我总觉得现代中文互联网最奇怪的地方,不是人们如此热衷于辩论跟自己无关的事情,而是每个人都能找到理由证明自己根本没得选。
“我想做出牛逼的内容,但我需要日更一些垃圾才能确保平台不会降低账号推送权重”——结果点开主页发现发了一年垃圾没看到一点牛逼。
“我想看真正有质量的内容但平台算法根本不给我推送”——结果点开主页发现全是擦边短视频。
从互联网内容多样性的角度上说,我觉得应该感谢渲染大赛与吴京的这次相遇才对。

它至少让后者的陈年素材变成了一种有机会激发丰富创作的新模板而非重复的陈词滥调,也至少让这真正有意思的渲染大赛被更多人知道、看见了。

吴京大辩、抖音渲染大赛、世界渲染大赛——我当然知道这三件事情之间本无具体的联系,它们只是同时在互联网上发生,然后产生了一些巧合关联罢了。
但当它们同时发生,也就意味着你有选择要消费哪个内容的能力。
过去有句消费主义名言是这么说的:你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是在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
现在是2025年,大家应该都早就知道了,你压根就没法给你想要的世界投票。
你能做的,只不过是每天给猜你想看的短视频投票而已。
在互联网内容多到看不过来,推荐机制给每个人建起茧房的当下,你仍然完全有能力选择自己每天看到的东西——所需要做的不过就是一个赞、几秒停留罢了。
这篇文章想表达的其实很简单,可以化用一句故人言:
到达世界最大短视频平台抖音,太美丽了短视频。哎呀,这不吴京大辩吗?还是看看远处的渲染大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