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颂文来深开讲!谈《隐秘的角落》拍摄细节,还提出一个愿望

订单问题或者资源求助可联系客服(免费领取一部福利资源)

张颂文来深大啦!10月19日,第3届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电影周“碰撞场:电影大师校园行”首场活动在深圳大学举行。演员张颂文走进深大,开展沉浸式艺术分享与表演实战指导,在实战中分享“细节的力量”,拆解 “艺术源于生活” 的创作真谛。

张颂文来深开讲!谈《隐秘的角落》拍摄细节,还提出一个愿望

现场“飙戏”做示范指导

张颂文曾在北京电影学院任教,从《狂飙》里立体鲜活的“高启强”,到《隐秘的角落》中细腻入微的“朱永平”,他用对角色的极致把控、对生活的精准捕捉,成为观众心中的“角色塑造者”。

张颂文在北漂追梦前,曾在深圳工作多年,彼时住在华侨城,常去深大附近的桂庙买菜、吃饭,那些充满烟火气的街巷至今仍是他记忆里的温暖片段。

“能不能还深圳大学一个属于大学生的后花园?”讲座一开始,张颂文就分享了他此次在深圳看到桂庙新变化后的欣喜及怀念。他表示,艺术来源于生活,大学周围学生们爱去的地方就是学生和社会连接的场所,“它对学艺术的学生是尤为重要的”。同时他也提到,在想象力赋能之下艺术还可以高于生活,这其中“细节的力量”就发挥着尤为关键的作用。

讲座过程中,他随机邀请了两组不同专业的学生上台,围绕两个主题练习表演。练习后他直指核心:“表演没有标准答案,但观众会用自己的生活阅历评判。别直奔‘哭’或者‘笑’的结果,把细节做对,情绪自然会水到渠成。”

指导两组学生之后,张颂文现场“飙戏”进行表演示范,用一段无台词的即兴表演“实战”,展示演员如何感悟并运用“细节的力量”。“任何艺术作品,真正打动人的除了‘框架’以外,剩下的就是其‘血肉’——即构成作品的细节,细节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除了表演技巧,张颂文更分享了“积累生活”的方法论。他坦言,自己24岁才考北京电影学院,此前做导游的经历反而成了塑造角色的财富:“我当年羡慕大学生,甚至想借深大饭卡去食堂体验一顿——那些没上过大学的遗憾,后来都成了观察生活的动力。”

张颂文来深开讲!谈《隐秘的角落》拍摄细节,还提出一个愿望

“对万物保持好奇心”

此外,他还特别提到自己2019年在广东湛江拍摄电视剧《隐秘的角落》时,为“打包三份宵夜”情节提出剧本优化建议、在表演现场即兴增加“细节”的故事,揭秘演员的“二度创作”。他强调:“剧本是骨架,演员要做的是用细节添加血肉,让角色变得更加真实。”

谈及行业,张颂文以今年是中国电影诞辰120年为引鼓励学子:“电影是世界八大艺术中最年轻的,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个行业没有‘前辈’之说,只要你们愿意投身这个领域,扎根生活、积累细节,一定能在行业里发光发热。”

作为表演系学生,如何在生活中捕捉生动的细节为表演积累素材?面对深大学子的提问,张颂文提醒大家“试试让生活放慢一点,去品味周围所有的事情”。他期待同学们一方面能对万物保持好奇心,另一方面也可以“创造事件让它发生”——主动创造生活的阅历。

张颂文来深开讲!谈《隐秘的角落》拍摄细节,还提出一个愿望
张颂文来深开讲!谈《隐秘的角落》拍摄细节,还提出一个愿望

把深圳当作“第二故乡”

在随后举行的电影周启动仪式上,张颂文介绍了他从1996年至1999年在深圳参加工作的经历,并直言已经把深圳当作“第二故乡”。

谈及电影的初心,他说:“对我触动最大的一次是发生在深圳。”那时他盛装出席,看在深圳育才中学拍摄的电影《花季·雨季》,并在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以后见到了电影中的演员,由此不禁感叹电影演员走到观众面前交流“好神奇”。因此,他也希望自己像这些演员一样面对面和观众交流,“与观众交流必须要有个契机,我觉得电影周是最好的契机”。

据了解,作为本届电影周最受关注的板块之一,“碰撞场:电影大师校园行”活动于10月至11月同步开展。梁晓声、张颂文、李亚威等行业名家走进校园开展现场教学,助力青年提升电影专业素养;《哪吒》《美人鱼》等热门影片的制作团队,以及参与《流浪地球》等作品后期制作的专家,也将带来电影创作干货分享,提供“零距离”学习机会,进一步激发青年群体对电影科技的探索兴趣与创新热情。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伍曼娜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霍健斌

订单问题或者资源求助可联系客服(免费领取一部福利资源)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