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香玉。
最近的内娱,又抽象到新境界了:
有一位女明星正在被围剿,不少人甚至呼吁将其封杀雪藏。
她就是,出演过《芳华》《好东西》的钟楚曦。


香玉本来以为她是犯了什么塌房大事儿。
结果一看,是因为被说在一群明星合照时抢了C位(center中心位)。
意思是,站在了不认为属于她的中间位置。
因此被网友痛斥,空有野心没实力、心机脸皮厚、没礼貌不谦让……



网上因这件事吵了好几天了,热搜也上了一次又一次。
目前钟楚曦的社交账号评论区被攻陷。
有人觉得吵成这样简直匪夷所思,也有人觉得钟楚曦就应该出面道歉。


香玉觉得,这事儿本身着实无聊透顶。
但「站位」的话题倒是有点意思,甚至背后的门道已经超出了内娱范畴。
咱们索性从这个乐子入手,聊聊站位到底是在站什么——

「站错位了」
我先给不知道咋回事儿的朋友们大致讲一下这波架是怎么吵起来的。
前两天,VOGUE中国举办了20周年盛典,内娱众明星盛装出席。
原本,这个事儿热度并不大。
甚至因为参加的明星阵容不如往年,还被不少网友嘲笑「寒酸」。


好在,女明星们美美走红毯还是令人赏心悦目的。
总之一切平平无奇,直到最后的大合照环节。

本该花团锦簇的合影,因为站位问题整得挺尴尬。
杨幂、刘亦菲、和VOGUE主编刘冲被挤作一团,显得十分局促。
网友们开始找把场面整得这么难看的「罪魁祸首」。
很快,锁定到了钟楚曦。
似乎就是因为她守着中间位置不往旁边站,才让主办方和顶流没地儿站。

右侧绿色裙子的是钟楚曦,刘亦菲挤到被踩了裙子
这一发现不要紧,疑似钟楚曦的 「 抢C计划 」 也被网友扒出。
比如网友发现,合照时钟楚曦径直就冲C位去了,一点也没觉得不好意思。

人来了,一扭头发现台阶上的刘亦菲和刘冲没地儿站。
钟楚曦谦让了一下但不多,只留出了一点点空,完全不够别人站。

最后是靠娜扎挪位置和刘冲硬挤,才勉强让刘亦菲和杨幂都站进队伍。
整个过程钟楚曦只往旁边移动了上身,脚下是一步不愿挪。


最后大致效果
这一顿操作,让网友觉得钟楚曦脸皮太厚。
跟身边的其他明星比,没资历、没作品、没奖项、没流量就算了。
连起码的礼貌、尊重、谦让品德都没有,竟然好意思站中间。



骂声渐起,连带着钟楚曦之前参加戛纳电影节的拍照视频也被扒出。
质疑她一个人一直霸占着楼梯拍照,没有公德心。
没有顾忌其他想拍的嘉宾,还有正常通行的其他人。

接着,钟楚曦参演《芳华》抢女主苗苗戏份的旧闻被挖。
还有宣传期采访现场随意吃东西还黑脸之类的 「黑料旧瓜」 。
总之,去年因《好东西》里小叶一角口碑演技都颇受好评的钟楚曦,参加了个盛典就塌房了。




「对的咋站」
不知道大家看完整件事啥感觉,反正香玉觉得是真无聊。
很多所谓黑料真少假多,越吵感觉内娱越是萧条。
但不可否认的是,内娱确实对各种站位十分敏感。
犹然记得2017年的时尚芭莎慈善晚宴,一堆明星台上合影。
因为主办单位的疏漏,现场因为站位问题乱作一团,尴尬不断。

张韶涵因为被挤到了中间位置还陷入了抢C争议,同样遭到了网暴围剿。
多年后复出还特意为此事解释,说被骂懵了。

按照内娱逻辑来说,这个中间的位置之所以那么重要,不仅因为它是视觉中心,占据更多曝光和观众视线。
更因为它还是资历、实力、咖位的象征。
在很多娱乐圈题材的影视剧里,都有相似桥段。
像是《怪你过分美丽》里,就有顶流小花不服过气影后抢C位拍照的内容。

台剧《影后》里,史艾玛娱乐圈上位过程的细节表现,就是一群明星拍照时个人站位的变化。


尤其是在内娱步入流量时代后,站位学还从明星的个人价值扩展到其背后的粉丝价值。
像是很多选秀类节目,粉丝真金白银的打投,为偶像占得一席出道位。
这就导致一旦有人站错,就等于直接触碰和挑战粉丝利益。
可想而知,撕叉也就见怪不怪。

不过,这回对钟楚曦站位事件愤怒的显然不只粉丝,还有很多不咋关注内娱的路人。
因为钟楚曦的行为,似乎让人联想到了整个社会文化中的站位敏感点。
就像很多网友用自己生活中的站位学,来进一步说明钟楚曦的「不懂事儿」。
比如,公司聚餐,只有领导能站/坐中间,两侧站位按工龄长短顺延。


还有年会大合影,大领导居中,得力干将次之,小透明要靠边站。


各种公职单位就更不用说了,站位学是虽然隐形但必学的内容。
一个人知道自己该站哪里,被视为完成了社会化的表现。

这套站位学已经融进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像人在江湖,要有规矩。
如若不按照这套规矩来事,就会像这次钟楚曦一样,有一帮人出现骂到你明白。
但话又说回来,这套站位学到底从何而来,又代表什么,是不是必须要遵从呢?
就像钟楚曦站位事件里就有人疑问,一个时尚杂志活动的站位而已,有必要全网围剿吗?
现在已经不是封建旧社会了,时尚行业不应该是最打破等级观念的地方吗,站错了又怎样呢?
况且,谁能规定站哪里是对,哪里又是错呢?




「真的站对了吗」
香玉出于好奇,还真去找了找答案。
意外发现,九十年代的很多国产电影神作都不约而同地涉及到了这个话题。
比如《黑炮事件》。
电影画面里规整的座次排位,藏着背后的职位、权力门道。

《背靠背,脸对脸》也用文化馆的馆长换届任命事件,呈现了各个层面的站位文化。
正副一字之差,其中的一切天差地别。
一起乘车,正局长在前,副局长就要在后座(九十年代,现在有别的变化)。
电视台跟拍,镜头画面的面积和中心点,也是按职位给的。
更不用说吃饭等一系列活动的座次问题,水深着呢。


但注意,这些作品的主题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俩字:讽刺。
将站位视为形式主义、等级意识糟粕全面讽刺。
一方面,换届事件过后没有任何一位赢家。
另一方面,电影结尾有这样一处场景:
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的文化局刚刚结束了两场腥风血雨的换届斗争。
战败的副馆长王双立又迎来一次转正的希望,于是迈着步子向文化局走去。
镜头上移,那些极具历史沉淀的精美屋顶层层叠叠,却没给人灿烂文明的文化自豪感。
反而像重压的封建教条,垒在本该让中国文化绽放生机与活力的文化局之上。
这刚好说明了文化局乃至体制这些腐朽的站位学的来源:打着礼仪旗号,对封建等级观念的默认与继承。
即人在现代,脑子还在以前,看似站着,其实跪着。
而我们都知道,这一套逻辑不只在电影里的文化局各人中间运行。

《中国人的规矩》一书中,提到阶级与礼的内容,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有些人脑子里运行着一套 「C位神圣不可侵犯」 的认知逻辑。
「为了维持统治权的尊严,历代以来,都曾费心思规定了一大套生活服用的限制,某些人可以如何,某些人不可以如何。可以不可以,全凭人的身份来决定。这些决定,美其名曰礼。
一些特殊的人物为了矫正人类天然的原始平等,便不能不用人为的方式来造成不平等。用衣服冠履,用宫室仪卫,来造成一种尊严显赫以至神秘的景象。使另外一些人感觉不同,感觉异样,以至感觉羡慕、景仰,以为统治者果然是另一种人,不敢生非分之想,一辈子,而且子子孙孙做奴才下去。如此,天下便太平了。」

当然,这个话题要说起来就更深了,咱们点到为止。
另一个可以确定的原因,是因为内娱真的没啥看头了,才能为一个站位事件吵这么大。
试想,现下要是有一部全民热看的好剧,谁还在乎这点芝麻绿豆大点儿的无聊撕叉。
就像《背靠背,脸对脸》里,新馆长为了政绩搞电影院,副馆长手下为了搞垮新馆长专门放禁片,让电影院被查。
倒霉的到底是谁啊,观众呗。
票价高,内容贫瘠,加上一会这个封杀了,一会那个塌房了。
一天天的,真的有人在搞文化吗。

这时候再回头看开头那场时尚盛典活动。
今年的主题其实是「百花齐放」。
但一场笑话过后我们大概真的需要想一想。
都不说百花齐放的盛景了,眼下这片内娱之地,真的有花朵盛放的土壤吗?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推荐」吧。
助理编辑:白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