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这年头大家都主张跳出舒适圈,流行“破圈”。
但破圈也像开盲盒,永远不知道开出的是惊喜还是惊吓,跳到的是高地还是深坑。可放在常远这,好像不成问题。
他破圈破得十分丝滑,

演员容易被塑造过的成功角色裹挟,跳不出角色的固化印象。常远曾经也被“孟特娇”这个角色捆绑,但今年却凭借不同形象、不同题材的作品却让人眼前一亮。不同扮相一出场就捕捉视线,多种演戏风格手到擒来。
演啥像啥,从不割裂。

今年三连发《人生开门红》、《长安的荔枝》、《脱缰者也》,不同导演、三种叙事气质,他像是把一把瑞士军刀逐个打开:
常远的“舒适区”,不是一块固定地盘,

今年,“卷王”常远的三部作品——《人生开门红》、《长安的荔枝》、《脱缰者也》,像是精心设计的“三角测量”:
继电影《追凶者也》后,时隔八年的“者也”系列新作,导演曹保平在荒诞犯罪的基础之上,带来令人眼前一亮的“津味儿”黑色幽默。《脱缰者也》偏生活流喜剧,强调日常肌理,质感搞笑、边缘、偏锋但又贴近生活。常远饰演的二姐夫李宏建,在影片里一点都不突兀,老婆强势他说话总是带着点心虚,跟老婆拌嘴会说“你别老揪着这点事说啊”,哄儿子时又变得温柔,

暑期档的另一部作品《长安的荔枝》是古装商业片,古装题材往往重仪式、重氛围,表演要“带形”。常远在这种镜头语言里有一个稳定打法:他饰演的鱼朝恩白面施粉,红唇妖艳,没有夸张的肢体动作,微微抬起的眼角透露出角色的阴狠狡黠,在“太监”这个赛道创造了新标杆。

而早在今年的五一档,常远还与导演易小星合作了《人生开门红》。这是一部无厘头喜剧,脑洞大,有反讽意味。常远饰演的“烤肠哥”周大江,一出场就是“窝囊废”。一张被烤油熏黢黑的咸鱼脸,隔八米也能闻到味儿的灰色老头衫,偶尔嘴毒但从未丢失真诚本心。这类角色若演“过”,是油;若演“怂”,是淡。
常远的拿捏在“轻”和“准”:轻在不端喜剧包袱,准在不丢现实重量。笑点不上大锤,包袱不靠噪音,而是靠自己节奏里半拍的留白。

围观群众会发现,常远的表演并不是变戏法式的夸张风格,而是用节奏、力度和能量配比去适配不同导演的影像语法,然后在适配中留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发挥带宽。
最好的影视作品,一定是每个人都有发挥的群像戏。和对手演员强强联手,你来我往,互相抬轿,才能贡献好作品。
导演易小星评价常远“是个很nice的人”,他不仅人品好,戏品也好。在《人生开门红》里,常远与邓家佳这样“喜剧转实力派”的搭档对戏,他会把节奏往对方身上“托”,留空间给对方完成戏剧抛物线,自己的反应则做成“后冲程”。

来试戏《长安的荔枝》时,大鹏让他先自由发挥,常远的鱼朝恩一亮相,这个角色就定了。常远饰演的鱼朝恩在与李善德这种低位者对话时,语气会往上扬,与右相这种高位者对话时,语气又会往下落。这一个简单的小细节,给了对手演员情绪,也让对手演员的戏变得更合理。

在《脱缰者也》里,与同样相声转演员的郭麒麟对戏,所以在看电影时,观众会觉得节奏刺激,应接不暇。

视线投到其他领域,围观群众都会忍不住感叹:
常远出身于相声名门,妥妥的根正苗红,
在开心麻花的团综里,常远可谓是“小嘴淬了毒”,猝不及防就会放一支“冷箭”,平均一句话一个梗,怼起沈腾来那叫一个快准狠,战绩可查。

“你这么多年也挺不容易的,就纯靠走后门”、“哥要不我在台子底下呆着”、“哥哥是这个今年微博king之后的乒乓king”、“这个大虾富含大量虾线”、“我吃虾主要就吃虾头虾线”……
咱就是说,

笑点是顺手做出来的,节目效果是集体被点亮的。这是高级的综艺观:综艺场上的这种“舒圈力”,和他在片场的“场域管理”一脉相承,

除了综艺,常远自导自演的话剧《这家伙不赖》也获得了不少好评。小红书上听取夸声一片,各种好评repo堆成了山。三刷四刷的人大有人在,梦男梦女无数。
话剧舞台是一面放大镜:长期的舞台训练,会让一个演员的“表演肌肉”更耐用。常远用不缺席的话剧表演,不断打磨基本功。

接下来,常远还有接下来《刺杀小说家2》、《浪浪人生》两部作品待映,一个看规模与奇观,一个看温度与质地。对常远来说,前者要跟上大工业的节拍,学会在大场面里“做对刚好那点事”;后者要把生活感再压低两度,让角色像真实存在。
他的选择说明两件事:一是导演们愿意把不同类型的赌注押在他身上;二是他自己在主动破局,不把职业路径“绑死”在单一标签上。

这样的他,不愧为“舒圈天菜”。